假设农民都不种地,粮食全部依赖进口,将会是什么结果?提这个问题的人,主要是想通过农民不种地,对依赖食物的人进行一种施压,希望粮食能够涨价。但是这个前提假设就已经大错特错了。
第一,农民不种地他们吃什么?他们怎么有收入来源?
我们目前确实是严重的城乡二元化结构,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要高许多,当然这还是正常种地的情况下。
目前,乡村常住人口5.8亿,比上年度减少1300万人。他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.4617万元。如果不种地,城镇没有那么多就业岗位可以立即安排上的。
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9251元,是乡村常住人口收入的2.68倍。
农村人口这些收入根本就不够吃进口粮食的。实际上我们国家还有2.88亿农民工,他们是依靠到城镇打工获取收入的。
第二,粮食的价格是市场化决定的。
只要有农民种粮食,肯定就不能够杜绝他把剩余粮食给贩卖。更何况现在种粮都是高度机械化,省时省力,没有城镇工业基础和配套设施的支持是无法实现的。因此我们吃的粮食中,还包含了大量的机械成本以及燃油成本和人工成本。
实际上,国外的粮食也是有这样定价的。美国一个职业农民可以种几千亩地,可以将人工成本分摊到最低。虽然相应的机械成本和燃油成本是无法降低的,可是均摊下来又确实不高。
另外,还有种子。实际上我们种粮食的种子,不是在农民手里储存的。很多作物种子,都被孟山都这样的国际种子巨头控制了。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油高、油质好,怎么能够杜绝企业和个人使用呢?为了情怀,为了飘渺虚无的风险?我们在买油制品的时候,会不会选择价格更低?油质更好,味道更香的产品呢?实际上很多情况下都是用脚投票的,人们真的不是特别在乎这些事情。
所以,粮食的价格最终还是由市场决定,并不是单纯的进出口限制就可以完全控制住的。
第三,进口粮食利益受损的还是农民。
我国的粮食自给率有95%,可以说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自足。美国的粮食自给率高达130%以上,能够实现大量出口。像日本的粮食自给率只有45%~50%,日本人一样该吃吃、该吃喝喝。
日本真正贵食品的价格是一些新鲜蔬果和蔬菜。像肉类、面粉、大米都可以大量进口。日本的大米几乎可以实现自给自足,但是不要说日本大米从来不打杀虫剂这样无知的话。日本的农药残留还是非常严重的。只有一些品牌性、高质量农产品会把关严格一些,当然它的价格也高的吓人。最有意思的是,不少所谓的进口日本大米实际上是东北按日本要求种植、生产转内销的。大家不担心如果提高进口量以后,出现大量的国产产品,出口转内销吗?结果利润多数被国际贸易公司赚了。
农民要想真正获益,摆脱现在收入低的局面,可以从这三方面进行思考:第一,要提升知识水平,科学种田,提高单位劳动时间的产出。这是最现实的,产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产品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。当大家的劳动时间相同,你的产量更高,自然你的收入就会更高。
第二,做好供给需求调查,避免“谷贱伤农”。实际上现在我们不少农产品会处于间歇性的供应过剩状态,比如动不动出现西瓜滞销、马铃薯滞销、大头菜滞销……很多农产品在种植以前农民只是根据感觉去种,去年什么赚钱、今年就种什么。其实应当多看一些农产品的供求信息,包括一些期货市场的农产品价格。尽量避免大家一股脑的种一种产品,导致卖不出去,赔钱的情况。
第三,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。现在人们不缺粮食,缺的是高质量的粮食。真正稀缺的农产品是供不应求的,比如胶州大白菜、五常大米、昌吉西瓜等等。人们宁愿为这些高端的农产品付出几倍乃至几十倍的价格。很多人对于卖相不好、包装不够精美的蔬菜都会敬而远之。因此,精美包装、精心挑选、打造品牌,都是对于提高农产品价格非常有意义的。产量并不是决定收入的唯一因素了。
希望随着国家利农利民政策的越来越多,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,生活水平越来越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