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!老站,搜索引擎当天收录,欢迎发信息
免费发信息
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> 四平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马庄村:小煤村奏响乡村振兴曲

2023/5/2 8:39:23发布39次查看
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,位于徐州潘安湖畔的马庄村迎来了比往年都要多的游客。自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这里考察调研后,这个人口不到3000人、在江苏不算特别富裕的小村庄吸引了全国的目光。
30多年前,马庄村只是徐州郊区一个刚刚靠采煤解决温饱的贫困村,天灰、地陷、墙裂、水黑,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。30多年来,从一个贫瘠落后的苏北乡村,到如今成为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;从一个资源枯竭型村庄,到文化旅游“网红村”;从开始“富起来”,到真正“强起来”……马庄人用了30年,走出了一条“党建引领、文化立村、产业富民”的强村之路,也交出一份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答卷。
如今的马庄,到处焕发着乡村文明新气象:这儿有 “三宝”,乐团、香包、婆媳好;这儿干劲十足,大部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;这里乡风淳朴,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未出现过刑事案件,丰富的文化活动让人幸福满溢,这儿的村民说:幸福的日子唱着过!
党建引领,为民服务“实”起来
10月1日,初秋的苏北已经有了些许寒意,马庄村全体党员干部和部分村民陆陆续续走进村委会大院。
7时30分,在马庄农民乐团演奏的国歌声中,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,迎风舒展,400余名村民庄严注目。随后,全体党员共同重温了入党誓词。
每月月初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党课,在马庄村已经坚持了整整30年。改革开放以来,马庄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,走出了一条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子。
“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马庄,称赞马庄党建工作做得好,有个好班子、好带头人,我特别自豪。”马庄村前任村书记孟庆喜告诉记者,每年马庄村组织的党员活动超过30次。“最初给人家介绍,别人还以为我吹牛,仔细一算,可不是嘛!”现场他也给记者算了一下:每月25日雷打不动的党员活动日,每月月初升国旗仪式下的党课,两者一年加起来就有24次,再加上秸秆禁烧、土地流转等政策落实和各种思想精神学习的会议,每年30次只多不少。
马庄30多年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,离不开这位“老书记”30多年的坚守与执着。
1986年,孟庆喜接手的马庄,可是一个“烫手山芋”——论家底,全村637户2300多人,只有四台50型拖拉机,都是10多年前买的,有一台“常年卧病不起”,三台是“老弱残疾”,只有一个村办砖厂,烧的是老式马蹄窑,还欠了银行46万元的贷款;论经济水平,在全镇18个村排名第13位,村民自嘲是“第三世界的老大”。
当时农村党组织基本处于瘫痪状态,村里盛传一个顺口溜:土地到了户,家家户户有干部,不要党支部。一些党员找不准自己的位置,也流传一个顺口溜:什么党员不党员,一个月多交两毛钱。
如何带领百姓摘掉马庄贫困的帽子?孟庆喜想到了最有力的抓手——党建。“我认为党建不是虚的,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,做强了就是竞争力,做细了就是凝聚力。” 在农村基层党建普遍涣散的情况下,孟庆喜带领马庄大力实施以强战斗堡垒、带生态宜居、带乡风文明、带生活富裕为主要内容的“一强三带”工作法,党组织成为宣传党的主张、贯彻党的决定、领导基层治理、团结动员群众、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,马庄村由此迈入转型发展振兴快车道。
“叫破了嗓子,不如做出样子。”在马庄,全体党员参与设施维护、河道管护、绿化养护、垃圾收运,以及治安巡逻等志愿劳动,在过去几十年从未间断。孟庆喜的妻子干了15年村公共厕所保洁员,直至年龄大了干不动。每年重阳节,村两委班子带头给70岁以上老人送蛋糕、办寿宴,还要公布“贤孝榜”,尊老孝老蔚然成风。
“干群关系说白了,就是以人为本!”孟庆喜说,30多年来,村里的重大事情和重要决策坚持做到先党内后党外。凡是涉及村策民计的事,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,都要听取党员意见,实行党员“议会制”,召开党委会,实行党委集体决策制。马庄还有个“小人大”,由每10户选出一个村民代表组成。村委会的重大决策、举措都请村民代表参与表决并督促检查监督,充分保证了村民代表的权利,发挥了“小人大”作用。
接过老书记手中的“指挥棒”,马庄村现任党委书记孟国栋继续做好“党建引领”这篇大文章。在坚持和完善“三会一课”制度的基础上,马庄村党委建立了党员联系户制度,全村600多户,户户有党员联系,个个党员都有联系户,做到小矛盾不出党员联系人,大矛盾不出党小组,形成了党风正、民风淳、人心齐的良好局面。
如今的马庄,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,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堡垒,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。30多年间,改革开放大潮风起云涌,这个小小的村庄在村“两委”班子的掌舵和带领下,一路奔向小康。
文化润村,农民精气神“聚”起来
走进文化礼堂里,马庄农民乐团圆号手赵丽娟和队友们正在排练新曲子《新时代序曲》,为10月底乐团的全国文化巡演做准备。“最近几个月都是从早上8点排练到晚上9点,我们要以最完美的风貌把马庄展现给全国朋友。”
32岁的赵丽娟是土生土长的马庄人,高中毕业后就进入乐团学习圆号。从以前的“什么都不会”,到现在成了管乐、民俗表演、相声小品样样都能来一段的“多面手”;从过去没出过远门,到如今跟随乐团漂洋过海,去意大利、澳洲、日本……赵丽娟觉得日子越过越有奔头。“别村都羡慕咱,说马庄人心特别齐,活得特别有滋味,其实就是长期的文化活动,改变了村民的素养气质。”
一个小煤村是怎么想到建农民乐团的?
“一直到现在还有人说,马庄的农民乐团就是孟庆喜的一个爱好,这个真不是主要原因。”孟庆喜说,离开“文化立村、文化兴村”的路子,离开农民乐团,马庄村不会有现在这个局面。
1988年,马庄村虽然刚靠煤炭产业扭转了发展颓势,但问题也随之而来——村里酗酒赌博之风盛行,迷信活动屡禁不止……孟庆喜意识到,挖煤虽然让钱袋子鼓了,但脑袋空了,必须用积极健康的文化把村民“拢”起来。
立足民俗文化村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,村集体拿出3.7万元组建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团,也确立了“文化立村、文化兴村”的特色发展之路。
在那个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时代,马庄村的这一做法独树一帜,但也引来不少非议和责难——“整天拿洋家伙瞎摆弄,能吹出票子还是能吹出粮食?”
“做文化兴村不像抓经济,一个大项目上来,你的这个村子立刻就上来了,文化是一个慢活,不能急于求成,要守得住。”无论是在乐团初创时周遭的冷嘲热讽,还是煤矿关闭后经济最低迷的时候,孟庆喜都咬紧牙关,硬是带着乐团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。
没有老师教,就去外地请;没有合适的排练场所,就把村外偏远的农机站当作教学点。老孟至今记得,腊月寒冬,乐器拿在手里冰凉刺骨,队员们大口吸进去的冰冷空气,呼出来就直接成了霜。“除了打鼓的,没有一个队员不是嘴上出血长泡,让人看着都心疼。”
凭着这股子韧劲,第二年春节农民乐团就登上县里大舞台,一曲《西班牙斗牛士》,把马庄“吹”了出去。从那以后,乐队“入城进京,漂洋过海”,一路凯歌,2004年,马庄又组建了“百人锣鼓队”“马庄民俗表演团”,形成了三支“红色文艺轻骑兵”队伍。
30多年来,这些清一色的农民,用拿过镰刀锄头的手,拨弄着西洋乐器,把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送到田间地头,把主旋律、正能量带到各个村镇,也让精神文明在马庄扎根生长、枝繁叶茂。
如今的马庄,周末举办舞会,夏季有纳凉晚会,大年初一举办春节运动会,元宵节有灯会,三月初八有庙会,其他重要节假日还举办各种民俗活动,马庄村也先后摘得“全国文明村”“中国十佳小康村”等40多项殊荣,更赢得习近平总书记“点赞”,称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这里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和弘扬”。
村民徐传贵说,马庄人很忙,农忙时要忙庄稼,放下农具,马庄人又成了一个个艺术家,忙着排演节目,“没时间扯闲篇、搓麻将,不正之风和歪风邪气自然也少了。”
上世纪90年代至今,马庄村未发生过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,无封建迷信活动,无不孝顺老人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。马庄人平均寿命达到78岁,9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村民小组都有好几位。村里涌现出以“当代孟母”胡立芳、李淑侠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,“星级文明户”占全村80%以上,550余人次获得过“好婆婆、好媳妇、好妯娌”称号,马庄人“不比排场比贡献”“不晒嫁妆晒孝礼”成为周边村民的学习榜样。
“论经济,马庄在徐州排不到第一梯队,但是在精神文化生活上,我们当仁不让!你能感受到我们村民身上散发出的幸福感,这不是刻意装出来的,也是金钱买不来的。”孟国栋自豪地说。
产业强村,百姓口袋“鼓”起来
这个国庆,集香包制作、展销于一体的马庄香包文化大院首次开门迎客,每天有上千名游客前来观赏香包的制作过程,临走时还不忘购买几个香包。
小小香包,看似不起眼,背后却蕴含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产业。在与马庄村一路之隔的潘安湖国家级湿地公园,每年600万游客来此观赏美景的同时,也形成巨大的香包消费市场。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马庄村视察时,自掏腰包买了一个香包“捧场”,更是让马庄香包迅速成了“网红爆款”,网上线下订单纷至沓来,仅今年上半年香包产业的收入就超过千万元。
马庄村香包产业负责人厉慧卿说,目前全村赋闲在家、有制作香包能力的近300名妇女全部出动,大家一边做香包,一边照顾家庭,月收入达到三四千元,“小香包”俨然成了富民“大产业”。
纵观马庄村30多年的产业发展历程,秉持着带领老百姓共同致富的信念,马庄村避开了上世纪90年代初乡镇企业改制对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,顶住了2001年煤矿全部关闭导致集体收入锐减4/5的震荡,通过产业转型升级、采煤塌陷地治理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等举措,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齐头并进的和谐发展之路。
在煤炭经济势头一片大好的时候,马庄就提出“地下积累,地上发展”,煤炭收益一半用于扩大生产,一半用于发展地面经济。此后马庄组建了村运输队,又先后建起了砖瓦厂、面粉厂、水泥制品厂、塑料加工厂等十多个企业,以此为依托,到1996年,马庄村组建成了省级企业集团“江苏金马燃化集团”,工业经济发展迈上了快车道。
2001年,国家对煤炭产业进行结构调整,马庄村3座矿井被关闭,集体经济的支柱没了。马庄及时调整发展思路,组织党员干部跑市场、引项目、学服务,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,仅用1年时间,马庄村就从困境中走了出来。经过3年多的努力,马庄村建成了以纺织、食品、建材、化工、来料加工为主体的15家核心企业,实现了工业经济由“黑”到“白”的嬗变。
眼下,依托潘安湖景区文化旅游开发,通过传承民俗文化,厚植文化优势,马庄又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——民俗产业、文化旅游,不仅香包文化产业红红火火,毗邻潘安湖的生态优势正变成马庄发展的经济优势,预计今年全村文旅总收入可突破2000万元。
“我们用民俗工艺品带动整个文旅体系的建立,以文化反哺经济,村民的钱袋子就是这么充盈起来的!”孟国栋告诉记者,今年村里专门请来浙江大学的专家,对民俗文化园、民俗博物馆、潘安湖婚礼小镇等项目进行统一规划,把民俗文化的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。“我敢说,只要人不懒,咱村每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!”孟国栋坚定地说。
采访结束时已临近傍晚,湖光山色间错落有致的民居染上夕阳的余晖。走出马庄村村委会,伴着村里自创的广播节目——“金马之声”播出的悦耳的音乐,缝制香包的媳妇们开始三三两两结伴回家,不远处文化广场上孩子们嬉戏奔跑,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步履轻盈、满面笑容……这不就是农村人向往已久的幸福生活吗?
马上就评
一切以人民为中心
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乡村振兴,就是要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。
马庄的出名不是偶然,纵观马庄村30多年的实践,以人民为中心,始终是马庄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,贯穿于党的建设、产业发展、文化传承、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全过程和每个环节;以人民为中心更是马庄从“富起来”到“强起来”的成功秘诀。
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马庄之后,两个文明之花在这片乡野的沃土上开放得愈加烂漫。今年我省将徐州马庄经验写进政府工作报告,希望借此探索乡村善治之路,开创江苏的“新乡土时代”。马庄村30多年来的探索,尤其是在提振精神风貌上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,对于其他很多农村都将有极强的启发和借鉴意义。
本报记者 顾 敏
四平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VIP推荐

免费发布信息,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-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-2
企业名录